就在8月7日,新的“对等关税”正式生效,美国各大港口瞬间繁忙起来,进口商们如临大敌,争分夺秒抢运钢铁、铝和汽车零部件。 这场关税倒计时的疯狂抢购,让第一季度美国进口量环比飙升14%,但热闹一过,第二季度进口量就骤降16%,留下堆积如山的库存。 世贸组织在8月8日更新的报告中,将这个戏剧性转变视为全球贸易的警钟,指出这种抢进口热浪只是昙花一现。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世贸组织的最新预测显示,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0.9%,比起4月份预计的萎缩0.2%,这是个积极调整。 但这个数据远低于年初未加关税时的乐观预计值2.7%。 经济专家们将这次上调归功于美国和部分国家的提前采购热潮,也就是所谓的“抢进口”。企业们为了避开即将涨价的压力,在第一季度疯狂囤货,推动了整体贸易数字上升。
美国是这场抢进口狂潮的中心。 第一季度进口量同比激增11%,尤其是钢铁和铝制品,企业们纷纷提前下单,导致港口爆满。 第二季度的数据就不那么美好了,进口量环比下降16%,标志着热浪后的降温。 世贸组织分析,这种进口的提前积累,实质上是透支了未来的需求,就像一场派对后的疲惫期。
新关税的影响将在2025年下半年逐步显现。8月7日加征的更高税率,包括对汽车的特定豁免条款,整体上会对美国进口形成持续压力。 报告预测,2026年全球贸易增长将被压低到1.8%,远低于之前的2.5%估计。 这种压力并非均匀分布:北美地区,尤其是美国,将成为贸易增长的最大拖累,预计2025年进口下降8.3%,进口量萎缩直接导致相关企业的订单和生产节奏放缓。
贸易版图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割裂。 亚洲经济体如中国和东南亚国家,凭借强劲出口增长(2025年预计增长4.9%,远超4月预测的1.6%),成为推动全球贸易的主力。 欧洲从轻微贡献转为负面拉低,出口和进口数据均弱于预期。北美区的出口略微好转至下降4.2%,但进口端的持续萎缩抵消了这点微光。 资源出口国如石油生产大国,受油价下跌影响,进口需求减少,进一步压缩了贸易空间的增长潜力。
关税不确定性是全球贸易的最大风险点。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报告中强调,这种不确定感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,打压企业信心和投资决策,供应链因此承受着沉重负担。 宏观环境方面,美元贬值和油价下跌为部分制造业国家提供支撑,但这种改善高度不稳定。 美元贬值虽能缓解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力,但油价下跌打击资源出口国的收入,形成双重矛盾效应。
世贸组织正在密切监控最新关税对贸易规则的影响,尤其关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运用情况。 当前避免了大规模报复性关税循环,但新措施的潜在后果持续积累,贸易体系的基础面临侵蚀风险。这份报告用数据说话,描绘了一个转折点的逼近:抢进口效应消退后,美国进口的寒冬正悄然酝酿。
股票配资业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